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袁绍是东汉末年群雄之一,官至大将军、太尉,领冀州牧,持节总督幽青并冀四州。封邺侯,是东汉西园八校尉之一、十八路诸侯的盟主(其史书为十三路),也是三国时代前期势力最强的诸侯。
在这位早期的强大诸侯袁绍手下,也有“五虎上将”,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袁绍手下的“五虎上将”是谁。
公元204年曹操击败袁绍,雄才大略的魏武帝迅速发现了邺城的战略价值,于是亲自兼领冀州牧,并将大本营从许昌迁于此地,史称邺都,著名的铜雀台就建于此。
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这一操作,虽然起源于《左传》,且在历朝历代都有不少人“精于此道”,但最广为人知的恐怕还要数三国时期。
袁绍在被汉献帝册封为太尉这一官职之后,却感到十分不满。汉献帝册封袁绍为太尉,为何袁绍却感到耻辱呢?
当时的董卓,大权在握,在这种情况下,袁绍为什么还敢公开和董卓叫板呢?袁绍难道不怕死吗?
在官渡之战后,袁绍依然在实力上强于曹操。那么,问题来了,袁绍势力为什么还是被曹操所灭呢?
袁绍 字本初,汝南汝阳人,是东汉末年最强的诸侯,当然 更多人对他的了解,还是他四世三公的显赫家室。
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基础上,袁术的地位自然在袁绍之上,所以袁术非常看不起袁绍。
按理说曹操和袁绍两人从小到大这些大事件基本上都是一起经历的,为啥俩人不能一起共谋大事呢?
毛泽东评价:袁绍这个人多谋寡断,有谋无断,没有决心,不果断,结果兵败于官渡。所以有谋还要善断。
快速导航